集服务的大成,微信的选择?
连接人与人的平台之外,微信要做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。哪些是它能承载的?哪些是它不能又不愿意的承载的。
马化腾在 WE 大会上告诉外界,微信是一个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。
事实正是如此。一周后的 11 月 18 日,腾讯微信在广州首次举行“微信·公众”合作伙伴沟通会,提出“平台化,公开化,自助化“的理念,展示微信开放体系的初步框架。
自 2012 年 8 月上线,15 个月来,微信公众帐号已超过200万,每天信息交互次数过亿。
这样的定位黑豆并不意外。从趋势上看,互联网正在将一切裹挟其中。相比更广泛的线下真实生活,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商业机会就来自于将线下的一切连接到网上,这样的机会,作为巨头,腾讯自然不会放过。
从态势上看,连接服务又是腾讯相对容易做的事情。线下那些能被简单粗暴的“搬迁”到线上的,已经被“搬”的差不多。各种信息最早被搬到网上,如果用户需要做选择,海量信息面前百度已经积累了搜索优势。线下的实体商品容易搬迁的,又已经被阿里巴巴以及各种电商搬得差不多了,只剩下诸如生鲜等受限制极大的品类。
如果另开辟一番天地,只剩下“服务”这块处女地。但是服务必须在线下完成,所以腾讯能做的只是“连接”。
不过腾讯做这些是比百度、阿里巴巴有优势的,即便没有微信,它也优势很大。因为服务离不开人,BAT 中腾讯恰恰运营用户关系链起家,对“人”的研究更透彻。微信又帮腾讯完成了一轮进化,PC 时代 QQ 上主要是用户的虚拟关系。有了手机和手机背后的号码、地理位置等信息,微信给腾讯用户建立了真实关系。于是,在微信拥有 2.719 亿合并月活跃账户后,一切水到渠成。目前腾讯拥有的这张庞大用户关系网,已经和真实社会相差无几。
2011 年 1 月微信发布 1.0 版本时,其定位还是像 QQ 那样,连接人与人。只不过一直喜欢挖掘人性的张小龙,已经用摇一摇等产品的成功证明了他的猜想,“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”。
目前的服务平台,是“生活方式”的具象化。但黑豆觉得,微信服务平台这个目标还处于“工具”范畴,等用户把各种服务工具运用的纯熟了,微信还会有下一轮进化,真的变成能承载小资、白富美、屌丝等各种个性化“lifestyle”的平台。
附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时间轴
2011 年 1 月 26 日 微信 1.0 版本发布
2012 年 2 月 3 日 微信公众平台立项
2012 年 8 月 17 日 微信公众平台上线
2012 年 11 月 9 日 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接口发布
2012 年 11 月 21 日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认证
2013 年 2 月 6 日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注册上线
2013 年 8 月 5 日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服务号,微信支付推出
2013 年 10 月 29 日 微信公众平台新测试版上线,推出九大高级接口,以及更安全严格的认证体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