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酷狐首页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0755-29981120
查看购物车
购物车中还没有产品/服务,赶紧选购吧!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全能“小米”的跨界之惑

全能“小米”的跨界之惑

发布日期:2011-08-17   来源:酷狐网络官方网站   作者:Coolhoo.com

  从软件到硬件的跨界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,小米能否成功跨越着实存疑。
  7月14日,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公布了一组PPT文档截图,首次曝光了8月份即将推出的小米手机外型。据悉,此款手机将搭载小米科技自己研发的Android版本的MIUI操作系统,并预置小米旗下的米聊、小米读书、小米便签等多个手机应用软件。预计手机定价或在2600元左右,主打中端市场。
  小米科技自2010年4月份正式启动后,一直专注于iPhone、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,其于2010年底推出的手机实名社区米聊,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。小米科技迅速成长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代表企业。
  2011年7月12日,小米科技在媒体沟通会上正式宣布将于8月份推出小米手机。终端+内容+服务,小米科技在其短暂的成立时间之内,涉足了多个领域。
  雷军在移动互联网上画了一个圈,这个圈有多大?会不会破裂?都还是未知之数。
  因为实力并不算强大的小米,面临着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。

 

  推翻腾讯这座大山?
 
 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曾经说过:“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身背‘三座大山’”,意指腾讯、百度、淘宝等互联网巨头已经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。对于小米来说,不论是在智能手机软件领域,还是在智能终端领域,腾讯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。
  双方产品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。例如米聊和腾讯的手机QQ以及微信,目前手机QQ在移动即时通讯领域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,微信则结合手机QQ推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功能。例如QQ离线消息功能,当用户的QQ处于离线状态时,微信可以帮助接收QQ消息,还可以回复文字和语音消息。微信还可以向用户推荐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好友。此外,微信还与腾讯微博打通,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与网页中的微博好友私信联系。数据显示,自推出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,微信的用户数已经接近1500万人,远远超过米聊。
 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布局更早,借助其传统互联网的多种业务优势,其移动互联网的疆域也越来越广阔。手机QQ自不必说,在手机QQ的主页面里还整合了QQ空间、说说等业务,腾讯还推出了手机QQ浏览器,并在其中加入了手机腾讯微博、QQ空间的入口。腾讯正在将传统互联网上的“一站式服务”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。
  而且腾讯与传统的硬件厂商有很好的合作关系。腾讯QQ需要通过与终端厂商的合作推广QQ服务,而终端厂商也需要预置腾讯QQ服务,增加对用户的吸引力。以前腾讯通过斯凯网络等手机软件平台提供类似服务,而现在更直接与手机制造商合作。例如2010年,腾讯无线推出QQ service平台,并与手机制造商合作推广。腾讯与华为合作的HiQQ手机还将腾讯的十九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植入其中。
  现在腾讯更是意图迈出更大的步伐。早前已有传闻,腾讯会在2010年底推出自有品牌手机,该手机很可能采用英特尔的MeeGo操作系统。同时腾讯还与联发科签署协议,进军MTK山寨机中间件市场,意图在低端手机领域有所作为。曾有消息人士透露:“中国互联网的市值第一的腾讯已经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团队,秘密开发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中间件。”
 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,腾讯也将画下一个圈子,这个圈子比小米的圈子更大,而且内容更丰富,用户基础也更雄厚。
  加上腾讯惯有的做法,例如腾讯曾经与斯凯网络合作进行手机软件的推广,但是在斯凯推出“冒泡”社区,对腾讯的自有业务构成威胁时,腾讯则摒弃了斯凯,直接与手机制造商合作,大有架空斯凯之势。而面对小米在手机IM领域的挑战,腾讯不可能不予应对。因为这直接挑战了腾讯最核心的产品——手机QQ。 
  况且凭借腾讯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,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上,腾讯肯定会积极布局。小米能不能跨过这座大山,实是让人担心。
  不过雷军显然也考虑到了腾讯的威胁,其小米手机定位在中端市场,也可与腾讯形成一定的差异化优势。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黎万强曾对媒体表示,即将面世的小米手机会死磕“发烧友”市场,以线上售卖高品质手机来在国内手机市场中分一杯羹。
  但是这种逃避式的做法很难持久,小米还需要思考长远的应对之道。

 

  超越乔布斯的苹果?
 
  雷军曾针对小米手机发出一组矛盾的信息,一则是雷军在近期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的“小米(手机)的目标是顶级智能手机”,一则是其在微博中透露的小米手机要“做高品质、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”。
  显然雷军对小米手机抱有很高的期望,顶级智能手机的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米手机要挑战苹果iPhone。不过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专门辟谣:“苹果公司是神,是不可超越的。小米从来没想过超越苹果,只是在向苹果致敬。苹果在极简方面已经做到极致了,我们要走的是另一条路,‘易上手,难精通’,让手机体现每个人的性格,博大精深。”
  不过雷军也丝毫不掩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雄心。之所以进军智能终端,从软件涉足硬件,小米志在做一家全能型的公司。雷军说:“我们的一位投资人曾与苹果诸多高层深度沟通过,苹果认为自己没有竞争对手,因为其他公司要么是硬件公司、软件公司,要么是互联网公司,没有全能型公司,而非全能型公司不足以与苹果抗衡”,言下之意,雷军将小米打造为全能型公司,也是为挑战苹果。
  借用投资人的话,雷军表示,中国市场很特殊,一是非常大,二是有一定封闭性,跨国公司来之后都有点水土不服,最后是移动设备市场是一个开放市场,手机不仅通过运营商销售。这三个特点决定了一家全能型公司在中国一定有机会。
  不过雷军没有考虑到,一家全能型的公司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是全方面的。不仅是苹果,还有众多其他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商,以及在软件领域拥有巨大优势的腾讯等巨头。
  所以黎万强也给出了更“实际”的构想,小米手机主打发烧友群体,希望借助这一窄众群体对小米手机体验的分享,来进行口碑营销。雷军也坦承,小米“并非想靠硬件盈利,只是为了硬件、软件更完美无缝契合,为用户提供更流畅极致的内容、服务,提升用户的手机端移动互联网体验。”
  小米与苹果最大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手机品牌上,还体现在对智能终端的理解,特别是苹果手机背后的理念上,这是乔布斯能创造出苹果的关键所在。而小米手机只是针对“发烧友”这一窄众群体上,在起步之初就是权宜之计,虽有与苹果争雄的决心,却又缺乏与苹果竞争的实力和准备。而在手机设计理念上更没有多少独创性,更多是为了迎合“发烧友”的喜好。这让小米的声势变得更加弱小。
  不过雷军还是陈述了他对小米手机自信的理由。一是小米有足够的资金储备。小米“A轮融资引入Morningside、启明和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3000万美元,公司56名员工也投资了1100万美元”,雷军认为:“4100万做研发是足够了”。
  二是团队,“联合创始人都具备国际、国内一流企业平均超15年的从业经验。比如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、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、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、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、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等。”雷军特别强调了周光平,认为他“在业内绝对有优势”,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这个投资人投了我们”。 
  三是“心态和决心”。雷军认为“创业能否成功,很重要的就是心态,假如我努力过后还是输了,就算了,对外说没有干过,就完了。”他解释了“小米”的寓意,“我们还是要有艰苦创业的决心,要靠小米加步枪,得认认真真创业。”
 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从来都是有距离的,小米进军智能终端,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其与终端厂商的关系。以前小米开发的米聊等软件还可以通过与终端厂商的合作进行推广,而现在小米本身也做终端,显然这条道路已经走不通。而小米手机的初级目标定位在“发烧友”这样的窄众上,可见小米手机也很难在短期之内迅速扩大用户群体。全能的小米的业务很“全面”,但是规模很小,相对也很脆弱。
  对雷军来说,这是一场赌注,而未来不容乐观。

 

  软硬通吃不容易 
  小米从软件涉足硬件,并不是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随着智能手机风潮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加入到这一潮流之中。
  苹果之后,众多手机厂商争先生产智能手机,并且与谷歌密切合作以对抗苹果。国内手机厂商也掀起一股智能化的潮流,山寨手机因此出现销量下滑。运营商更是推出自有智能操作系统,以增加对手机厂商的吸引力。
  2G时代那些专注于服务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也不想错失市场机会,更不想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竞争中遭受被动。因此包括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有所行动。
  小米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具备了手机操作系统、手机应用、智能终端三大布局,而阿里巴巴、百度和腾讯也在这三大领域积极布局。
 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云正在研发名为“天云”的新移动操作系统。阿里巴巴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采用“天云”系统的自主品牌手机,它已与国内大型手机生厂商天语公司建立合作关系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曾于2009年12月15日宣布首次推出3款淘宝定制手机,分别是与联想移动合作生产的i61、与海信合作生产的E6、与TCL合作生产的阿尔卡特OT800,淘宝将最新版的手机客户端程序“随身购”与“淘掌柜”,“数字商城”,“移动支付宝”和“移动旺旺”等植入手机之中,以扩大其移动互联网的版图。
  在经历过一年半的摇摆之后,百度也确认将在今年年末推出自主移动操作系统,据称此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,名为“Qiushi”。百度CEO李彦宏暗示这是一款“令人振奋的产品”。百度目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多方布局,推出了包括无线搜索、掌上百度、手机输入法、手机地图等多种业务,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手机操作系统,以及移动业务的承载终端——智能手机,百度不会无心染指。
  但是三家互联网巨头在智能终端领域还是犹豫不决,即使谷歌也在智能机领域败北。谷歌在2010年1月5日宣布推出智能手机Nexus One,这也是谷歌在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取得市场成功之后,向智能机领域的渗透之举。2010年底,谷歌又联合三星推出了第二款Nexus手机,名为Nexus S。不过两款手机均没有预想中那么成功,市场调研公司Flurry统计数字显示,NexusOne首周销量仅为2万部,大大少于摩托罗拉Droid首周25万部、苹果iPhone3GS首周160万部的销量记录。第二部Nexus S的销量虽然有所上升,但是并没有在智能手机市场掀起多大的浪潮。
  在软件领域享有盛名的微软也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基础之上,推出了新的操作系统“芒果”。2010年4月12日,微软发布了两款面向社交网络的手机Kin one和Kin two,市场反应平平。微软将要推出的芒果手机也并不为业界所看好。
  从互联网企业向智能手机生产商转变,面临诸多困难。首先会与传统的合作伙伴产生冲突,例如谷歌生产自有品牌手机,那些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生产商都将从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。此外,谷歌还将因此承担起售后服务等职责,大大增加运营成本。并且在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上也将面临挑战。
  所以小米的全能型战略与谷歌等互联网企业面临同样的挑战,从软件到硬件的跨界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,小米能否成功跨越着实存疑。

来源:互联网周刊

0755-29981120

全国服务热线(周一至周日8:00-18:00)

查看帮助中心全部内容
投诉与建议
版权所有:深圳市酷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永桥头世峰大厦9楼8911室
公司电话:0755-29981120 0755-29981122    公司传真:0755-29981120-801
客服电话(7x24):0755-29981120   粤ICP备12093979号  

酷狐官方微信